新聞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 2025年10月
以探究式學習為核心 培育未來綜合型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秉持「培育學生成為社會未來棟樑」的教育理念,從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商業實踐的學生自主經營咖啡店,生態探究的研學館活動,著重創新思維的校本課程,再到關注社會的社創項目,學校始終以「探究式學習」為核心,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學習與實踐平台,在主動探索中,培養學生成為同時具備人文及科技素養、創新解難能力、能作跨領域應用的未來人才。何淑妍校長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探索中找到興趣與生涯發展的方向,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能夠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綜合型人才。
自主互助學習 探究知識 鞏固所學
學校倡導「自主互助學習」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單向傳授知識的局限。在課前,老師會精心準備相關教材,學生需圍繞學習課題,提前自主研讀教學內容,並主動標記存在疑惑的知識點;課堂上,學生帶着預先梳理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在思維的碰撞與交流中共同探究答案,逐步化解知識難點;課堂後,老師還會為學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在分享與匯報中進一步鞏固所學。何校長指出:「當學生具備了自學能力,便能在面對新領域、新知識時主動探索;擁有探究精神,就能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求解決方法;而學會與他人合作、從同伴身上學習長處,則能讓他們在團隊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學生自主經營CCH CAFÉ 創設經驗 實踐所學
為了進一步實行探究式學習理念,學校在校董的資金支持下,打造了全新的「商業教育室」,並在此基礎上開設CCH CAFÉ,完全由學生自主經營,從咖啡豆選購、成本核算,到產品定價、店鋪宣傳,每一個環節都由學生親自參與策劃與執行。在咖啡店的營運過程中,學生會真實面對盈利與虧損的挑戰,並將經營過程中的經驗、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向參與學校活動的各界人士分享。學校更注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探索咖啡渣的循環再用,力求善用更多不同資源。學校還計劃將這一環保理念推廣至社區及周邊小學,帶領學生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在實踐中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可持續發展意識。
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始終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從項目方案的撰寫,到具體營運策略的制訂,每一步都由學生自主推動,老師僅在學生遇到瓶頸時給予適當指導與建議。這種「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不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動學習,更能激發他們對商業領域的興趣與熱情。何校長表示:「CCH CAFÉ通過真實的場景與實踐機會,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價值與意義,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思』的教育目標。」
「震夏生態研學館」探索生態 關懷社區 生態保育
學校在生態環保與科學探究教育方面也富有特色,其中「研學館」的建設與相關項目開展便是重要體現。學校與香港中文大學展開深度合作,邀請該領域研究蝴蝶基因的科學家參與項目指導,成為全港約20所參與該蝴蝶生態研究項目的學校之一,著力蝴蝶基因分析研究。中大教授會定期來校為學生開展培訓,指導學生掌握蝴蝶觀察、數據統計與報告撰寫的方法。學生需定期走進社區,觀察不同種類蝴蝶的生態習性,詳細記錄相關數據並撰寫研究報告,按時向中大教授反饋。
「研學館」不僅聚焦蝴蝶生態研究,還是學校開展雀鳥認識與環保教育的重要基地。學校的觀鳥校隊在全港性比賽中屢獲佳績,並曾受邀參加港台節目分享研究經驗。為了讓學生接觸更多元的生態與科學領域,學校還在中一銜接課程中開展了豐富的特色活動,例如舉辦古生物化石工作坊、花之解剖及觀鳥體驗等。學生在專家的指導下,親身參與化石挖掘與清理工作,細心尋找鯊魚牙、腕足類及甲殼類化石,並將自己的「成果」收藏留念,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課堂加入探究元素 以AI人工智能 輔助學習
學校在科學課堂教學中也進行了創新優化,何校長指出:「我們鼓勵學生善用AI,自主探究及設計實驗,培養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例如,在一次公平測試課堂,老師提出『比較兩個不同品牌紙巾的吸水度』這一探究任務,並不給予具體的實驗方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AI平台自主搜尋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方法。」在這過程中,老師會指導學生學習如何撰寫AI提示詞,從而獲取有效的參考信息,幫助學生建立慎思明辨的能力,學會分辨信息的真偽,能夠自主判斷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被動接受他人給予的知識。
開設創意思維課程 以科創產品 提升生活質素
學校在中一及中三級開設創意思維課程,分為科學與科技兩個方向。學生首先需要關注有需要群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其後,將課堂上學到的科技知識融入解決方案中,自主設計並製作相關產品。例如,中一學生就發明了「收功課機」,通過拍攝學生證即可自動登記與統計學生的功課,為老師的日常教學工作提供了便利。
學校於上學年參加了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主辦的「點亮社會創新比賽2025」,當中學生透過觀察日常生活中大量簇新的家具被丟棄時,便意識到香港面臨著嚴重的資源浪費和家具廢棄問題,最後設計「重生銀行」手機應用程式,結合了3D掃瞄與AR(擴增實境)技術,讓用戶能夠將家具進行虛擬掃瞄,隨後利用AR技術將家具的虛擬模型投放在自己的家中,模擬實際擺放效果。透過探索使用AI來分析用戶的室內設計風格,從而更精準地推薦合適的二手家具。
為了鼓勵學生分享成果、激發創新熱情,學校每年學期末都會舉辦學習成果展,讓學生向全校師生展示自己的創新作品與研發成果;同時,學校還會推薦優秀學生參加英國創科展等國際性展覽,為學生提供與國外同學交流創科思維、展示自我的平台。
「社創活動」發掘問題 設計方案 回饋社會
學校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學習的機會,其中「社創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注弱勢群體,通過創新意念為解決社會問題貢獻力量。學生需圍繞社區中的問題(如弱勢群體的生活困境、社區資源浪費等),展開深入調查與思考,設計解決方案或提出可行點子。例如,學生曾針對社區老年人出行不便、購物困難等問題,構思「Smartphone Smart Senior」的方案,透過擴展義工網絡,招募大專學生及剛退休人士,於長者中心設立「手機支援站」,並以視像及實體形式提供不同功能主題的支援服務,定期舉辦情境模擬練習,協助長者熟習手機操作,從而減輕他們對手機介面的陌生感與焦慮,最終方案奪得「感創敢為3.0-青年社會創新服務獎」「今日點子‧明日改變」銅獎。